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1#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故事(所產生的)靈魂感,人物的實以及內在描寫(h)
---張徹片Vs楚原片: 沉浸式地(illustrate)Vs齋拍(shoot)人物


○這大概就是我近來所闡述的「由內而外/底蘊的營造」的劇本構思方法(之一) ,
作者不能融入人物的內心及情景而寫出來/拍出來,人物就會顯得平面(俗稱沒有血肉)。
其中之一的手法,
張徹真的「透過鏡頭寫(沉浸式地illustract)人物」,楚原就做不到。
和大多數導演一樣,楚原只是「齋拍(shoot)人物」。
請看《流星蝴蝶劍》中的宗華、岳華及谷峰的演出就知道。

「由內而外/底蘊的營造」@劇本是一個大課題,是我近年來鑽研出的一套說法(理論)@劇本技巧方法(之一)。
多年來,我就感覺到老外的影片多好看過港產片,
比方,同是大導演作品,為什麼卡普拉的《教父》就好看過楚原的《流星蝴蝶劍》?
甚至乎,《教父》也好看過後來香港黑社會巔峰作的杜琪峯影片。
原因就是老外早已掌握了「由內而外/底蘊的營造」的技法。

「由內而外/底蘊的營造」的內容很多。
我的研究,就是劇本的構造,其中,根部的構思比樹部的構思更重要。
一句話,就是人物要有血肉,劇本故事有靈魂。

去到呈現的層次--電影終歸是要靠影像去表達的吧!
終歸還是去到怎樣拍法。
『透過鏡頭寫(沉浸式地illustrate)人物』在技術上的具體做法很簡單﹕
近景或半近景鏡頭(close shot,不需要特寫)+人物略思(劇本上寫「沉吟」)神情即可---這就是內在描寫(之一)。
(人物要有血有肉才行,底要夠厚,比如,觀眾已經知道他的前史及內心及情緒)。

(4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2#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所產生的)靈魂感,人物的實以及內在描寫(i)


○請研究一下以下兩條相隔13年的短片,同樣是武打場面,
同樣是唐佳班底底武指,但不同導演,就有不同的效果。
---姜大衛、狄龍在新《獨臂刀》中,雖然有時也在「套打」,
但打來入戲以及博命得多,這就是導演的要求。
---而人物的實在,也讓觀眾肉緊他們的打(過程)。
---而13年後的《魔殿屠龍》中的狄龍,打來是套招打法,心態上像演出,觀眾不會肉緊‧

○楚原從來都沒有用心構思過武打場面,
1984年的《魔殿屠龍》已經倒退到粵語殘片式的打法。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1971年上映,新独臂刀有多少人看过,无法超越的经典武侠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金庸看了要吐血的魔改《魔殿屠龍》(1984年) 》
=============================
(41a)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3#
INSAFE System
關閉
香港武俠片(刀劍為主)楚原和三導演的比較
劇本強化武打場面胡金銓張徹楚原徐克
故事(所產生的)靈魂感有,但散、雜
人物描寫、內在有,但散、雜
故事張力有,但散、雜
情節、場面張力有,但散、雜
情景、氣氛營造有但浮假極強
情懷極強
分鏡頭&剪接甚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4#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故事張力、楚原弱(a)


○當時我們喜歡看外片的人,對武俠片的故事情節不會太認真。
我們當時很少看古裝唐片的,不屑去看,除非你是武打片迷。

○以片論片,以故事論故事。
當時香港的武俠片,故事上所製造的張力(達到要打的地步)
通常都不夠充分以及達到打殺對方的地步,
除非你10分沉迷於那個虛假的武俠世界。

○楚原古龍片尤甚,一句話、劇本不夠好,沒有把那個主要衝突/矛盾寫出來。
比方拍得得到最好的《流星蝴蝶劍》,
眾人物好像扯線公仔般一個一個瞬間被打被殺死,
就和那個時代其他影片比較,也是兒戲的,做戲也不能假得這麼厲害。

(42)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5#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故事張力、楚原弱(b)

○根據今天的劇本要求標準,《流星蝴蝶劍》的主衝突線/張力根本未建立過(或成功地建立過)。
雖云是抄襲《教父一》,《流》片只是抄襲了它的情節,其編劇是完全沒有考慮內在劇力的。

主衝突線/張力原本是aim at「殺老伯」,但完全是齋㬛,各方人物沒有反應(包括岳華本人),
在行內俗語說,人物在(旁邊)睇拍戲。
整部戲不斷故弄玄虛的「反轉」,是playing情節,不是弄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6#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故事張力、楚原弱(c)


○說到底,幾十集的武俠小說是不適宜改編成個多小時的電影的、
劇力很難凝聚。

多少年來,很多人問過我,如何改編《倚天屠龍記》或《天龍八部》,
我都說不可能,改編成電視劇還可以,
兩部傑出小說,隨便改編其中一段、都會是難得的一部電影,
比方摘改《喬峰與阿朱》、比方《虛竹傳奇》。
想不到55年前的《獨臂刀》就是走這種路線---當時沒有錄影帶,我沒看過《獨臂刀》。

(話說回來,我少看古龍小說,很難作出分析。《阿周電視》周C則說楚原古龍片沒有古龍feel。)

(4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7#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情節、場面張力、楚原弱(a)


○ 故事好比材料,而情節是則是藝術加工之後的戲,
是經過烹飪的食物。

○楚原古龍片故事中的固然弱,情節的張力也弱。
除了一部《流星蝴蝶劍》之外,其他的影片的節奏都慢條斯理、雲吞得要死。
一句話,沒有內部構造。
一句話,食物煮得不夠熟,亦唔識煮。

(4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8#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情節、場面張力、楚原弱(b)


○場面張力,即是說,一場武打場面中,drama和「打、殺」所產生張力。

○有興趣研究這方面的朋友,可以去觀看一下徐克《黃飛鴻》(1991)其中的任世官與袁祥仁火爐旁邊的決鬥一場,
精彩絕倫。

是這樣子﹕
前面、先鋪(build-up)外江佬任世官的落魄街頭(透過元彪現場的視角),
幾場之後,任世官vs地頭蟲髙手袁祥仁的決斗場面(也是透過元彪現場的視角),
先鋪(build-up)袁祥仁自己作大,
任世官一再忍讓,二人終於出手,
武指(袁和平)的招數設計,凌厲、簡單而有力。
任世官最後露出絕招(drama),袁祥仁慘死。

○我認為這一個武打場面可以列為香港武打片中境界至高的典範。
----------------------------------------
(由4:27看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黃飛鴻之一壯志淩雲》漢子橫練硬氣功刀槍不入,一身武藝驚世駭俗,如今卻落魄到街頭賣藝糊口!

(4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49#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情節、場面張力、楚原弱(c)


○楚原武打場面大概從來沒有這種mind-setting,
從來沒有沉浸式拍法(第三者視點的維度、以及鏡頭的沉浸地拍攝) 。

○我忍不住再去檢查他邵氏最後期的《魔殿屠龍》 的武打場面。
《魔》片可能是他賣座最差的武俠片(1984):69萬/90/2929萬。
此片的武打場面似乎倒退到粵語殘片式的拍法---指設計方面。
你看狄龍十多年前在張徹片中是不是這麼套來套去、表演似的?

(4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50#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場景、情景、氣氛營造(全片), 有但浮假 (a)

○我把「場景、情景、氣氛營造(全片)」放在劇本構造中。

○在這方面,楚原武打片倒是化過心思的。
在當時、楚原是被視為唯美派導演。
在粵語殘片以及國語片中,他的攝影構圖是頗有心思的(倶僅於posting,譬如前景朦朧),很有企圖去唯美的。
在這方面,相信他是很得意的(用了十幾年)。

但大片廠公司的邵氏片,場場都是假得離譜的佈景,怎樣美法,都顯得塑膠化。
還是那句話,什麼都要有內在Drama,or人物有血肉才成。

(48)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