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1#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新生力量聚焦於五台山


○1974-75年間,由許冠文的冒起談起﹕
解放後出生的新一代的電視藝員以及電視節目的吸引性,已蓋過被外江佬把持的電影業,
娛樂新生力量已然聚焦於五台山。
電視體系承接數年前消亡的粵語殘片,再爆發出香港半土性的吸引力,
外江佬掛帥(主要是演員)的國語片逐漸被擠出電影舞台。

當時我們連續訪問了TVB的梁淑怡以及張之鈺。
麥當雄在做初級編導時,我們投靠過他(被拒),
可見我們當時求好、求新之心切,大有拋棄舊電影圈的心態。

○斯時,前新浪潮導演已從TVB峰湧而出。
話說,此前,一班人先投向佳視(1977),佳視倒閉,再投向RTV,
然後再殺出電影界(1979),是為新浪潮電影潮。我本人則從RTV轉去CTV成為高級編劇。
兩年後轉回電影圈,算是半個新浪潮電影人。
(RTV系編導則遲了三年才殺去電影圈)

在實際意義上第一位新浪潮導演譚家明於嘉禾拍出《名劍》(程小東武指)﹔
杜琪峯在左派公司拍出《碧水寒山奪命金》,
徐克得吳思遠的投資拍出《蝶變》。
三片俱武俠片,可惜都失敗了。
《名劍》收228萬,排18名。《碧水寒山奪命金》收127萬,排46名。《蝶變》收115萬,排43名。
但路線、風格以及拍攝技藝上,都超凡出眾。

斯時香港電影圈朝氣勃勃、百花齊放,那有人會理會邵氏武俠片?

(2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2#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SB氏的製作預算vs實際成本支出


○楚原就一直在啤塑膠花(比喻),七年啤了了28部武俠片(不計其他)。
而譚家明用了兩年半才拍出一部。

○幾十年後,回顧及觀看《流星蝴蝶劍》等楚原古龍片,並嘗試對之作出評析,
首先引起的我興趣的是,它的製作方面。
前面說過,這部影片為什麼要那麼多卡士及演員擔演?點樣維本?
(1980年鄙人編劇的《邊緣人》,男一女一只用了兩個素人出演)。

後來我做過獨立電影監製,知道一部電影的成本是怎樣形成的。
一部片有七八個卡士(做過男一女一主角的)?套片的成本會有多高?
此前1981年我做邵氏製片時,發現了在邵氏厘定預算是一回事,結果拍到超哂支又是另外一回事,無人會追究的。
當時我10分懷疑某小姐是否呃九緊六叔的公司(做靚盤數)?

(22)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3#
INSAFE System
關閉
(a)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SB的電影生意經

○現今再看清楚些,我是少見多怪了!
你老味,楚老原原來部部片都咁多卡士及演員的。

○到了今天,經過幾廿年的歷練,
我領悟到,1970中期年以來,香港SB公司基本上是蝕本的(電影製作方面)---如有反証,請指出。
其影片香港票房奇差(相對於製作成本),台灣的票房回收又不能匯回香港,
收入相信是依靠東南亞市場居多。
不過,相信SB集團家大業大、蝕得起。
況且六叔一早已是當時TVB的大股東,賺頭蝕尾(點知幾廿年後都要賣TVB盤)。

可以如此猜斷,當時的SB在電影生意經只旨在for Branding(品牌作用)。
我後來閱讀了不少外國電影資料,知悉even荷里活的大電影公司,
電影方面多是虧本的,而盈利多來自周邊產品如電視版權及廣告等。

(2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4#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SB的電影生意經(b)


○1980年代之後,身處獨立電影圈,位至製片監製,
眼見無數老闆仆街(包括賣座公司老闆),就知道電影生意好難做,轉行都轉唔切。

回頭看某小姐主政SB公司,都捱了10多年,
睇來我講錯咗,冇話邊個呃邊個,
六叔大概也知道當時SB電影方面的作用(品牌),
總之SB的股票冇乜點跌(我不熟股市,SB當時最大的資產是地產吧?)

容許我這樣評價,1970年代中期伊始,
SB電影已成為香港電影產業上的反動以及落後的勢力,
既籍資本而存活而又浪費了資本,
壟斷了大部份電影資源及人才。
其封閉式流水作業窒息了多少電影發展的空間。

(2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5#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宏觀地觀照楚原古龍片的(歴史)位置

○今天可以宏觀地觀照一下楚原古龍片的(歴史)位置。
一是在港產片產業的位置﹕
二是橫向地跟同時代香港武打片比較﹔
三是縱向地跟歷代香港武打片比較。

○第一點,可以這樣理解,他的作品,
1970年代中期開始,已流於中低等作業的SB公司影片,
而大片廠流水作業、以及大部份導演好像啤塑膠花般的作品,
已不切合當時觀賞的的需求---但行中還有更多比它(SB)更爛的影片。
楚原作為其中一員,是一位熟手技工。
他的產量遠高於質量,在某方面維護了這間公司的腐朽作業本質。

(2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6#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楚原是個二流導演


○第二三點,現今客觀地觀察以及研究,
楚原自粵語殘片界轉進國語片界,和邵氏各導演比較,
他始終是一個二流導演---無論在票房上、題材上、電影技巧上、以及創作上。

冒犯的說一句,他有腦而無心、有心而不用心,有力而不用力。
(但行業中,比他更無心更不用力的導演,比比皆是)
他是那一個時代另一個王晶,只是大家趣味路向不同而已,只是王晶片比他更賣座而已。
由於他的影片題材比較多樣、以及泛著一股虛浮的文藝範,頗獲某些影評人的青睞。
比較上,他一些粵語殘片比較值得嘉許。

(2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7#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是一個長期撈得很掂的導演及演員


○周C說他是一個紅得最久的導演,就看你點定義「紅」,
在票房上來說,他不是。在評價來上來說,也不是。

請看看林奕華之流,緬懷的是他粵語殘片時代某一兩部影片居多。
又如作天家明在明報所寫的「時勢造英雄,楚原的5部戲」一文,
就很少提及他國語片,僅《愛奴》入列,遑論楚原古龍片了。

楚原不是紅,而是一個長久的存在﹔他是一個長期撈得很掂的香港導演及演員(後期的演員是兼撈性質)。

(2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8#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楚原武俠片的位置

○楚原一向不是一個擅長拍攝武俠片的導演,
他亦無心把它拍好---比方和胡金銓、張徹、劉家良、徐克等人比較。
從國泰《龍沐香》(1970)到邵氏1976年所拍出來的武俠片,都很平庸。

1976年先開拍《無情劍客無情刀》,《流星蝴蝶劍》後來居上先公映,
很明顯,《流星蝴蝶劍》是楚原古龍片的一個標誌。
此片在啤塑膠花作業下,表現傑出(票房也入前10),
SB和楚原由此摸出一條路線,食髓知味,之後僅楚原劇組就拍了20多部。

(28)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9#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流星蝴蝶劍》的位置(a)


○《流星蝴蝶劍》僅是SB另一株塑膠花,
只是併裝得不錯,以及賴於古龍奇葩情節式的注入、
由此塑造了一條獨特武俠片路線
---奇詭情節+反轉又反轉+推理+淒迷情懷+色情+場面浩大(當時的scale)
---但之後好像看不到相同成績的影片。

整體而言,它夠不上九年前《龍門客棧》(1967年)那個級數。
也比不上1967年開始的張徹武俠片。
更不能和嘉禾李小龍片、洪家班片系列相比了。

○大約在1970年中期開始,
邵氏公司之外的世界,新派電視導演已經拍出出一系列的燦爛的武俠片,
如徐克的《金刀情俠》、和《俠盜風流》等。

○1976年獨立製片公司中,袁和平拍出《蛇形刁手》、《醉拳》等,
麥嘉等等人的奮鬥公司拍出一系列的山頭野嶺狂打笑片,都很有活力。
劉家良於1976年開始在邵氏拍攝少林功夫片,楚原古龍片萬萬比不上。

(2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30#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流星蝴蝶劍》的位置(b)


○嚴格來說,楚原古龍片並不是正宗的香港武俠片,
它是一種拼湊式的古裝奇情片。
不注重武打場面,
頗適合楚原本身是熟手技工的發揮--下邊會以各派導演影片分析這一點。

○因為年代久遠,現今看不到《龍沐香》一片,無從窺探楚原香港武俠片的原創軌跡,
從後來的作品觀之,總之他沒有野心/動機把香港武俠片拍好,

以後的香港武俠片越拍越好,楚原古龍片亦不需要放入以之作比較了。
今人更不能無厘頭地說他是什麼香港武俠片開山鼻祖。
香港武俠片開山鼻祖是粵語殘片胡鵬等人呀!
(詳細資料要看看已故余慕雲所編寫的電影資料,才能確定。一)

(3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