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新生力量聚焦於五台山
○1974-75年間,由許冠文的冒起談起﹕
解放後出生的新一代的電視藝員以及電視節目的吸引性,已蓋過被外江佬把持的電影業,
娛樂新生力量已然聚焦於五台山。
電視體系承接數年前消亡的粵語殘片,再爆發出香港半土性的吸引力,
外江佬掛帥(主要是演員)的國語片逐漸被擠出電影舞台。
當時我們連續訪問了TVB的梁淑怡以及張之鈺。
麥當雄在做初級編導時,我們投靠過他(被拒),
可見我們當時求好、求新之心切,大有拋棄舊電影圈的心態。
○斯時,前新浪潮導演已從TVB峰湧而出。
話說,此前,一班人先投向佳視(1977),佳視倒閉,再投向RTV,
然後再殺出電影界(1979),是為新浪潮電影潮。我本人則從RTV轉去CTV成為高級編劇。
兩年後轉回電影圈,算是半個新浪潮電影人。
(RTV系編導則遲了三年才殺去電影圈)
在實際意義上第一位新浪潮導演譚家明於嘉禾拍出《名劍》(程小東武指)﹔
杜琪峯在左派公司拍出《碧水寒山奪命金》,
徐克得吳思遠的投資拍出《蝶變》。
三片俱武俠片,可惜都失敗了。
《名劍》收228萬,排18名。《碧水寒山奪命金》收127萬,排46名。《蝶變》收115萬,排43名。
但路線、風格以及拍攝技藝上,都超凡出眾。
斯時香港電影圈朝氣勃勃、百花齊放,那有人會理會邵氏武俠片?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