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1#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七十二家房客》(b)


○很多年後我們才發覺《七十二家房客》於港產片有很多可研究的線索,
---《七》片標誌着港產片由國語片主導轉向為粵語片主導的時刻。
---港產片由國語配音轉向粵語(半原音半配音)的作業生態。
半原音半配音+以後的現場收音改變了港產片演員的生態--- 逐漸淘汰口齒不清的演員。
(鄙人1992年監製的兩部影片,都是事後由原演員配音的。現場收音Vs配音的區別很大)
---新生代的觀眾(1950年代生)已經大量湧現。
---其中最重要的是,1967年成立的TVB文化(尤其是歡樂今宵式的趣味)在電影圈中發揚光大。
前一年許冠文主演的國語片《大軍閥》1972之賣座,已有這種苗頭。

那一代觀眾其實不熟悉過去中國大陸的民情,
《七十二家房客》將解放前的廣州本土趣味link上香港社會文化,
形塑以後香港的社會寫實片的風格(尤其是喜劇片),當然也影響了當時TVB的sit-com節目方向。

○注意,在《七十二家房客》以及《香港73》之後,楚原再沒有同樣題材以及同樣成績的影片了
可見他不是一個創作潮流的導演,。
但,還是那句話,點樣行拍,他都好過好多導演

然而,翻查1970年至1990年的港產片票房紀錄,
除了一部《七十二家房客》獲礙票房冠軍(?)之外,
他所拍一百多部影片,一共只有五部入前十名票房紀錄!

怪不得後來方小姐罵他「不會拍戲」(意思是不懂拍會賺錢的戲!)

(1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2#
INSAFE System
關閉
系統已解析youtube視頻,ID:C87sN33KU8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7sN33KU80
【今日專題】2022-02-23 楚原最紅係拍七十二家房客 / 改編古龍無feel〈周顯 Samuel〉
-----------------------------------------------------------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七十二家房客》vs李小龍片

(3:22)
○有點令人莫名其妙,楚原拍過很多部《七十二家房客》咩?
周C說得不清楚,說楚原之前拍過很多部七十二家房客,也好像很賣座,說「後來通通俾李小龍片打低晒…」
相當不正確。在港產片賣座史上以及影響上,楚原(as導演)與李小龍(as演員和導演)完全不能比較,
二人不在一個維度上。

李小龍首作《唐山大兄》(1971年),石破天驚地大賣319多萬!
(排第二名的「拳擊」僅收172萬。楚原片無影無蹤)
次作《精武門》(1972年)收443萬﹔三作《猛龍過江》(1972)收530萬

○楚原在1973年前無一部片賣過座的(前十不入) 。
比如《煙雨斜陽》,僅收59萬﹔比如《愛奴》,僅收110萬(排17)﹔比如《壁虎》,僅收98萬(排22) 。

○直至翌年(1973),無端端怕出一部《七十二家房客》(562萬),但李小龍當時已經瓜咗。
楚原片不是不是被李小龍片打低的,有乜好打?

○楚原早已成名,作品是前十多年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不是由於《七十二家房客》而成名。
據記憶,李小龍幼年時,好像演過楚原的粵語殘片。

請不要把楚原片放在港產片賣座史上討論,更不要和李小龍片比較。
當時李小龍一部片比一部片勁收,是上升期,
更不要說創造出一個大電影潮流來(實打功夫片),可惜李氏猝逝。
我不是李小龍影迷,但不要歪曲歷史及亂評廿四。

(12)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3#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七十二家房客》之後,紅乜鬼?

○楚原拍完《七十二家房客》之後,又沉落去,紅乜鬼。
就跟自已邵氏公司的影片比較,他的票房也不突出(邵氏片當時已經沉落去as二、三流片)。

○請看﹕
《土匪》收45萬,排名45。
《小雜種》收68萬,排名27  
《舞衣》收79萬,排名29
《朱門怨》收140萬,排名11
《香港73》收226萬,排名2
《新啼笑因緣》收41,排名52
《大劫案》收42萬,排名51

(1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4#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
《楚原在邵氏時期作品及票房》

○楚原一生人100多部影片中只有5部票房入前10,
其他都在中末段班。

《楚原在邵氏時期作品及票房》
年份作品主演票房/排名/當年首名
1971年《火併》凌波、汪萍、金漢65萬/22/319萬
1971年《一劍勾魂》陳思思、田青15萬/75/319萬
1972年《大殺手》李菁、金漢46萬/39/530萬
1972年《愛奴》何莉莉、岳華110萬/17/530萬
1972年《壁虎》陳寶珠、岳華98萬/22/530萬
1973年《煙雨斜陽》唐寶雲、湯蘭花、柯俊雄59萬/36/562萬
1973年《七十二家房客》沈殿霞、陳美華562萬/1/562萬
1973年《土匪》岳華、施思、陳鴻烈45萬/45/562萬
1973年《小雜種》宗華、李麗麗、劉丹68萬/27/562萬
1974年《舞衣》何莉莉、岳華、凌雲、井莉79萬/29/625萬
1974年《朱門怨》李菁、凌雲、井淼140萬/11/625萬
1974年《香港73》岳華、井莉226萬/2/625萬
1975年《新啼笑因緣》井莉、宗華、李菁、施思41萬/52/455萬
1975年《大劫案》陳觀泰、凌雲、岳華42萬/51/455萬
1976年《流星蝴蝶劍》宗華、陳萍、王鍾、岳華159萬/7/853萬
1976年《五毒天羅》岳華、井莉、羅烈66萬/45/853萬
1976年《辭郎洲》蕭南英、丁敏7.2萬/85/853萬
1976年《天涯明月刀》狄龍、羅烈、井莉105萬/24/853萬
1977年《明月刀雪夜殲仇》狄龍、劉永146萬/24/505萬
1977年《楚留香》田青、狄龍、岳華、苗可秀250萬/5/505萬
1977年《多情劍客無情劍》狄龍、井莉、爾冬陞、余安安160萬/17/505萬
1977年《三少爺的劍》凌雲、陳萍、爾冬陞163萬/15/505萬
1977年《白玉老虎》狄龍、蕭瑤、施思152萬/22/505萬
1978年《繡花大盜》劉永、岳華163萬/16/782萬
1978年《倚天屠龍記》爾冬陞、余安安、羅烈138萬/24/782萬
1978年《倚天屠龍記大結局》爾冬陞、余安安、井莉125萬/29/782萬
1978年《蕭十一郎》狄龍、井莉、李麗麗148萬/20/782萬
1978年《蝙蝠傳奇》狄龍、岳華151萬/18/782萬
1979年《孔雀王朝》姜大衛、井莉175萬/22/544萬
1979年《圓月彎刀》爾冬陞、汪明荃247萬/13/544萬
1979年《小樓殘夢》井莉、凌雲15萬/98/544萬
1979年《絕代雙驕》傅聲、伍衛國、文雪兒400萬/4/544萬
1980年《無翼蝙蝠》井莉、爾冬陞、歐陽佩珊131萬/43/1102萬
1980年《英雄無淚》林正英、高雄
1980年《碟仙》井莉、凌雲、林珍奇234萬/17/1102萬
1980年《插翅難飛》狄龍、白彪、井莉110萬/56/1102萬
1981年《魔劍俠情》井莉、狄龍、傅聲430萬/15/1776萬
1981年《陸小鳳之決戰前後》劉永、岳華、白彪143萬/56/1776萬
1981年《黑蜥蜴》爾冬陞、潘冰嫦117萬/72/1776萬
1981年《書劍恩仇錄》狄龍、白彪196萬/44/1776萬
1982年《楚留香之幽靈山莊》狄龍、羅烈、戴良純133萬/88/2604萬
1982年《浣花洗劍》岳華、羅烈、劉永122萬/92/2604萬
1983年《妖魂》莫少聰、翁靜晶
1983年《日劫》爾冬陞、鍾楚紅94萬/95/2327萬
1983年《大俠沈勝衣》狄龍、井莉86萬/99/2327萬
1984年《魔殿屠龍》爾冬陞、狄龍、鍾楚紅65萬/90/2928萬
1984年《愛奴新傳》余安安、胡冠珍、萬梓良293萬/56/2928萬

(1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5#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楚原在邵氏的幾部影片(a)


○香港電影以票房論英雄,《七十二家房客》是他的曇花一現,
也是他的票房頂峰,唯一一部當年首名票房。

○在當時香港電影評論圈中,楚原不是一個被人談論的導演,
眾人始終還是談論他多年前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國泰那段時期的影片,幾乎給人忘記掉(恐怕只有我關心,因為那是我入行時的啟蒙時期)。

○印象中,楚原在邵氏的影片最出色的是《愛奴》,因為是邱剛健編的劇。
○根據那次的訪問(1973年),楚原自己心目中最愛的影片是《小樓殘夢》。
此片是粵語殘片式的文藝片,國泰片風格,早已拍起,不被邵氏公司看好,雪藏延至1979年才公映。
○之後的《小雜種》,記憶中是不錯的一部影片,因為編劇也是邱剛健。

(1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6#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楚原在邵氏的幾部影片(b)


○之後他拍出一部破天荒的潮語發音的《辭郎洲》(1976),
我認為是不錯的題材及路線,卻是他的票房滑鐵盧。
我寫過,當時觀看此片時,坐在一間偌大戲院中(旺角的文華戲院),
觀眾只有10幾個人、我幾乎給冷氣凍病,所以印象深刻。
《辭郎洲》當年票房僅收七萬二大元(全港票房最末名)。
想想,同一年許冠文的《半斤八両》,票房是853萬。

○觀乎楚原自少成長以及生㓉於片場(估計他很少來自生活上體驗以及學院中的文藝修養),
是很難要求他有什麼藝術創作高度的。
比方,跟他同時期在邵氏的吳思遠、桂治洪、華山、孫仲等人,
一些是來自台灣影藝,一些是來自大陸院校。
(此前在國泰的劉芳剛以及孫嘉雯更厲害,是留學意大利電影學校的)


(1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7#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從《流星蝴蝶劍》談起


○楚原1974年以《七十二家房客》風光了一段日子後,
直至1976年,才迎來他(國語片)的第二個春天,拍攝古龍片。
《流星蝴蝶劍》是他在邵氏的第15部影片(以公映次序計)。

很明顯,《七十二家房客》和《香港73》倚靠的是大堆頭以及電視明星,
不是楚原特有的片種,古龍片才是他威水的標籤,
之後他拍了廿多部古龍片(包裝上),拍到爛為止。

(1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8#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不喜歡打打殺殺但留意武打/動作場面的遠流及發展


○本欄討論重點由駁斥「楚原as香港武俠片開山祖師」
談到「《七十二家房客》打低李小龍」,
現在來談談他的風光期「拍攝古龍片」。

○本人自少不喜歡打打殺殺,倒喜歡閱讀武俠小說,但只看梁羽生金庸小說,尤迷金庸的(由此訪問過他三次)。
但一入行就跟拍國泰武俠片組。
10分討厭那種調調﹕
假得驚人的佈景,可笑劇情,花拳秀腿的打來打去。

兩年後無端端鑽入邵氏武打最強大的張徹組,在現場長了見識。
之後還是討厭武打片,不過站在研究電影的心態下,
倒長期地留意香港武打片/動作片的武打/動作場面的遠流及發展,等等。

(18)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19#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今天如何評價1976年始的楚原古龍片?


○1974年離開了張家班,跟許冠文做了一部戲的副導演,
之後入RTV及佳視做編劇,見識了當時徐克程小東劇集的武打場面(1977-78),十分驚艷。
斯時,邵氏的武俠片直如古墓內的的產品,沒多少人理會,包括楚原古龍片。
(劉家良片的武打場面比較好一點,但邵氏演員比較老土。請不要跟我說爾冬升等人很紅。)

○事隔數十年,聽到《阿周電視》的評論,
倒掀起了研究楚原古龍片的興趣,
花了兩天時間重看《流星蝴蝶劍》以及張徹片,以及各片的票房紀錄,等等。

○2022年的今夭,如何評價1976年始的楚原古龍片?

(1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2-25 00:00:00
20#
INSAFE System
關閉
影話﹕從《阿周電視》評論再談楚原影片
---把目光投向當時港產片的「進步力量」


○事實上,我大概沒資格從古龍小說觀點去評價楚原古龍片。
第一,我不看古龍小說的(大概看過一兩部,討厭極了)。

第二,我進入電視圈後(1975),幾乎不看邵氏片的,遑論楚原武俠片了。
當時我作為一個電影青年,早已把目光投向當時港產片的「進步力量」。
如李小龍片﹔如吳思遠的《盪寇灘》(1972,事後訪問過他)﹔
如嘉禾片﹔如許冠文的《鬼馬雙星》(1974,事後訪問過他),
如李翰祥的《傾國傾城》 (1975,事後訪問過他) 。

邵氏導演,只看重當時的「少壯派」桂治洪、孫仲、華山等人。
對不起,楚原片從來不是我的菜,雖然他本人很討喜,又是我仰望過的導演。

(2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