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首頁
總目錄
BBS
发布
登录
|
注册
用戶名
Email
自動登錄
找回密碼
密碼
登錄
立即註冊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戶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戶
設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總目錄
›
影視‧雜憶(07-09)
›
評論(07-)
›
電影評論(07-09)
›
查看内容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796
積分
1204
帖子
0
精華
(盛一)全城反智﹕蕭氏的「香港電影工業盛世不能回頭」...
「近年來港產片拍法之不足」的探索
談楚原影片
我錯了,游是一名資深行內人
影視雜憶-梁天(1932-2020)
《搞錯了,不叫鏡頭「凝視」》
白頭宮女話香港電影工業
2020年逝去的人們
批評界@《智齒》
游學修短片,我比較喜歡的一條片
談《太陽照常昇起》(一)
©
舊電影人
管理員
/ 2022-9-1 22:41 /
0 人收藏
保留作者信息
禁止商業使用
返回列表
2008-2-29
daddy
新手上路
舊電影人兄,
好精彩的帖! 追看了很久, 近日才開a/c, 出來支持支持!
早前看了 姜文 的"太陽照常昇起"
覺得拍得很有美感,很喜歡! 但故事就很一般....
有否看過呢? 如有時間可否評評呢?
29-2-2008 19:54 #171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INSAFE System
關閉
回復
5
個回復
倒序瀏覽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41:40
|
顯示全部樓層
沙發
INSAFE System
關閉
舊電影人
中級會員
關於"太陽照常昇起"當然有好多野好講,前面提過一下,主要是"第一個鏡頭"的設計。
"太陽照常昇起"可談的是叙事結構。我這一級數不會專談故事的。
besides,我寫東西for 自己own fun多一點,但一方面希望不至於自言自語。我不是寫影評,是寫電影技巧研究(from自己經驗),目的是磨練自己思維(睇下以後可否據此出書),並不在意取悅受眾,這一點請網友原諒。我不會倚老賣老不會擺老行尊架子,讀者即是讀者,三歲讀者都要尊重,但不會遷就。
我樂於和網友交流,但時間有限,且我性格強烈,得要盡量保持不卑不亢。同時大家可以看到,我是個長氣的人,無可能部部片都講的。[長江七號]也僅寫了大綱(3/4),還未寫專題(人情味和科幻)。
一方面貼債纒身,一方面一些網友提問的,寫與不寫,都要回應,比如前貼(#164)wisestone 網友提開的"影片90分鐘V.s 60分鐘"議題,就很有趣,但仲未得閒講。而daddy的"太陽照常昇起"就要排隊了(假如寫的話)。或者其他網友討論下,都得啫。唔通網友只習慣吹兩句,唔習慣論述。所以lulucomecome 的貼文算是難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4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板凳
INSAFE System
關閉
從《亞洲電影大獎》得獎結果說起---掂與不掂
睇《第二屆亞洲電影大獎》得獎結果,咦,唔算太不順眼。在編導方面,我評之甚苛的《投名狀》攞唔到乜野獎。
其實去年三大名片:《色戒》《投名狀》《長江七號》都唔掂。最唔掂係《長江七號》;《色戒》唔掂在於編導,演員掂,美術佈景極掂。《投名狀》嚴格來說,只是編劇唔掂,但導技(director skill)係好掂的,掂過演員的。但導技一定黐住編劇,所以拉低哂。
導技其中一瓣是如何處理場面,陳可辛是好掂的。老蕭就讚佢戰爭場面拍得好,佢抄bravehert一回事,場面仍然有效果,相等於《集結號》抄《雷霆戰兵》,只得我同蔡瀾大駡,但《集結號》戰爭場面仍然有效果,票房過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42:18
|
顯示全部樓層
地板
INSAFE System
關閉
從《亞洲電影大獎》得獎結果說起---《投名狀》導技掂
《投名狀》戰爭場面拍得好,另一功臣是攝影師黄岳泰(做助手時我就識佢) ,特創手法是「套色」+「180格(?)慢鏡」。「套色」(泛黃) 令《投名狀》古意盎然。一般慢鏡slow motion,指吳宇森個種(&死鬼森畢京柏、張徹) ,去到盡,300幾格(正常是24FPS) 。但《投名狀》估計是180格到,掂哂。如用正常格拍李連杰打仗厮殺,會好肉酸,如全程用300幾格,則不通。300幾格係highligthing。("江湖"個種戰爭塲面,則是武俠片)
假如用油炸糖醋魚作比喻,《投名狀》內容及drama是發霉的魚,「套色」+「180格(?)慢鏡」則是油炸+糖醋,掂!(還有其他技術性的,再談) 。
睇返《第二屈亞洲電影大獎》得獎結果,《投名狀》只取得「最佳視覺效果」獎,明知是分豬肉,但眼看《色戒》《投名狀》在編導項目上攞唔到獎,咁評判都盲唔得哂。
《神探》攞最佳編劇獎,OK啦,但無人理會情理上的不通(陳慧姍)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42:37
|
顯示全部樓層
5
#
INSAFE System
關閉
從《亞洲電影大獎》得獎結果說起---《太陽照樣昇起》攞兩個獎
令我順心的是《太陽照樣昇起》攞兩個獎,以分豬肉規律看,即承認《太》片有突出之處。我個人不是百分百喜歡《太》片,而以嚴肅影片角度觀之,《太陽照樣昇起》是最高的(不計韓片) ,以綜合指數計:
《長江七號》15分
《色戒》35分
《集結號》40分
《投名狀》45分
《藍草梅》50分
《太陽照樣昇起》70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42:57
|
顯示全部樓層
6
#
INSAFE System
關閉
從《亞洲電影大獎》得獎結果說起---《太陽照樣昇起》的雙高
但《太陽照樣昇起》缺點一樣多。內容及技巧都高,但高得黎有D亂。以前講過,內容定高低,技巧决成敗(陸離語) 。《太陽照樣昇起》弊在姜文太想有表現---拍俾人睇多於拍部戲。於是技巧是求高不是求work。比如,《投名狀》無呢個問題(商業大片,邊敢玩野) ,技巧是高級的,不是玩野性的求高。
當然求高有時等於創新,有時結果是作狀(俗語叫斧痕纍纍),這是一個複什問題。比如王家衛影片,技巧公認是高的。work不work,是欣賞者自己問題----很多人包括行家都睇唔明王家衛電影。持平而言,撇開睇唔明部份,王家衛電影就Look 及Form上來說,都殺起哂。技巧高不可攀至Work(市場接受,形成潮流) ,難得。
姜文的《太陽照樣昇起》在技巧上,肯定求高(與眾不同) ,但work不work呢(與內容結合,觀眾賞心悅目) ,我粗略回憶(四個月前看的碟) ,求高=70點。work不work=40點。作不作狀(以我個人看)=30點。
姜文技巧說不上是矯柔做作(作狀) ,最弊係無左個度氣。這一點無得講,同《陽光燦爛的日子》比一比就知。我好熟新浪潮作品(1979--),班導演唔通唔識技巧,為乜而家沉哂(獨剩杜琪峯一人) ,無左個度氣也。現在連星仔(後四輩的導演)也如是。睇吓彭浩翔,有D戲拍到一pat屎咁,但感覺仍有一度氣,唔到你。(用"蘋果"同"合約情人"比一比就知)。姜文的《太陽照樣昇起》的技巧是「美人老去的吟笑」,雖然沒有塗脂抹粉,但光輝喑淡(對比《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還不是致命傷,《太陽照樣昇起》內容是高(知青故事) ,致命傷在於姜文對於知青是沒有感情的。眾所周知,姜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用一種陽光化心情描寫文革,有人說是逍遙派看文革。
《陽》片是姜文的「童年往事」,擠不出半點「傷痕文學」情懷胸懷。到了2007年來拍「傷痕文學」《太陽照樣昇起》,切入角度如何,現代意義若何?有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討論。
但無論如何,《太陽照樣昇起》是一部值得咀嚼的電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高級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