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2008-8-5
舊電影人

>>QUOTE:
原帖由 rockyliu 於 31-12-2007 10:31 發表
想不到舊電影人評"投名狀"評得咁嚴格。其他欄有人話係香港仔嘅驕傲咘!你就話墮落!嘩! <<


再談《投名狀》(1)---以觀賞者身份發文

上了幾天大陸,無暇觀影寫文。先回應RockLiu,我這裡論影,不是以影評人身份,是以觀賞者身份發文,是根據自己喜惡發言,唔通我睇到《投名狀》抄Braveheart,都唔夠膽講? 人地有權話《投名狀》係香港仔嘅驕傲,我亦有權話《投名狀》係創作上的墮落。其次,是講例證,亂咁鬧或亂咁讚而無例證的都不算是影話。

觀影是講究個人taste,講究對戲味的要求。這尤如對食物的嗜好,咸魚青菜,各有所好。早年我們認為公仔麵是cheap的食物,結果後來聽見一影星說世界上最正的食物是餐蛋公仔麵,我有感觸。我認為7-11食物是一種災難,我只吃過一次(賠女兒) ,馬上吐出,給我女兒瘀。之後,看到7-11食物一直有人食,吹咩,這是代溝吧。

然而,假如我是一個歷史迷(普通歷史,清朝) ,我是一個戰爭片迷(二戰) ,看到《投名狀》在這兩方面,亂噏廿四,亂抄西片,我能不反感嗎?尤如7-11食物的味精有多好,但D肉是霉的(我形住),能吃嗎?

啱啱Now重播Braveheart,估唔到第一塲大戰戲三人嚎叫都是抄自Braveheart的,陳可辛真可恥。人地Braveheart中米路吉遜勝後嚎叫是有節有理有度咁滲出(背景一大片死屍),鏡頭感人。媽的,《投名狀》中劉德華殺死對方將領,就嚎叫,咁算點? 莫讀話我們中國人不會這樣嚎叫的了---Braveheart中的米路吉遜,被塑造成animal(中古代),嚎叫合情兼入格。而(古代)中國人不會這樣表達感情的。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INSAFE System
關閉

5 個回復

倒序瀏覽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01:32
沙發
INSAFE System
關閉
舊電影人
再談《投名狀》(2)--血肉重於皮相-

我注意到坊間對《投名狀》大多數是好評,我以為這只是camera work 加專術部份好而己。藝術先講血肉後講皮相,一部正經八百地九嗡歷史戰爭片,行屍走肉,你怎能看得下去,當你知道影片將中國擬西方化,你怎能信任片中人物? 怎能信任片中情節?

例如,當李連杰很沉重的說:「我打完五年仗就回家!」,我笑得幾乎從椅子上掉下來。陳可辛固然不理會中國古代人物的什麽情懷胸懷,他連腦筋方面都強姦人物,古代當兵那容許你當幾年兵就能回家的?諸如這種無腦的對白及情節,片中比比皆是。

又比如李連杰後來殺蘇州降兵,理由竟是「唔夠糧食」,俾個唔好咁白痴嘅理由得唔得。就算唔夠糧食,放佢地走由佢地自生自滅唔得咩,咁個百萬城民要唔要殺埋佢?OK,部戲係想催谷劉德華這個角色的「悲憤」,係戲劇位,但何必好似粵語殘片咁編法:兒戲。

這是我不齒陳可辛的地方,就哂鬼佬觀眾,儘量將中國東西簡單化。比如話李連杰三人四千軍馬打南京,等等。這種不顧中國觀眾感受的做法,令搖頭。

然而因「唔夠糧食」殺降的橋,鬼佬觀眾亦會搖頭啫,難道想話古代「中國將軍」係咁野蠻的,係咁無腦的?就算唔識跟史實,以編劇論編劇,多諗幾個twist,令李連杰殺降兵合理化,一D唔難。比如話班降兵患了瘟疫,或者話李連杰知道班降兵其實係詐降(身上縛了炸彈同歸於盡)---連劉德華都唔知,李連杰忍痛下手,再twrst原來係誤會,都仲有位。而家見到金城武昂九九含淚射箭,劉德華呼天嗆地,我心中喑駡:Peter唔係屎成咁係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01:49
板凳
INSAFE System
關閉
舊電影人

(資料)

“蘇州殺降”的另一個謎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羊網 2006-12-14 14:29:28

是李鴻章、程學啟“騙降”在先?還是太平軍的叛徒投降後“自己找死”?

□孫玉祥

楊萬翔先生在《蘇州殺降之謎》(見11月28日《晚會》版)中,就太平天國時,李鴻章、程學啟1863年12月6日的“蘇州殺降”一事,做出了自己解讀。略謂:郜永寬等原先與程學啟約定的投降條件有二,

一是郜永寬必須殺掉慕王譚紹光,二是降者必須剃發。可是,在獻城之後,不僅“兀自留著太平軍的長髮”,並且“橫生枝節,捅出了三個新條件:第一,受翎不剃發;第二,保留部隊兩萬人並據守半個蘇州城;第三,保奏他們為總兵官”。被李鴻章拒絕,於是被殺。也就是說,郜永寬輩之所以被殺,是咎由自取。

楊先生的說法,依據的是事後李鴻章給朝廷的奏章,其中有雲:“官軍入城查探,降眾實有二十余萬,其精壯者不下十萬。郜雲官(即郜永寬)等歃血立盟,誓同生死。獻城後,遂占住閶、胥、盤、齊四門,於街巷各口堆石置卡,隱然樹敵。又添招蘇城附近賊黨陸續進城。堅求准立二十營,並乞奏保總兵、副將官職,指明何省何任……傳令該酋等八人來營謁見,詎郜雲官並未?發。維時李秀成尚在望亭,距蘇甚近,郜雲官等皆系忠逆黨羽,誠恐複生他變,不如立斷當機。登時將該偽王、天將等駢誅。”

照此說法,郜永寬等人的確是自尋死路。

然而,筆者有疑問:郜永寬等人既然誠心投降(從他們殺掉慕王譚紹光一可見),為什麼在獻城之後,還要提那麼多明顯不可能實現而只會招致殺身之禍的條件?這顯然不合常理。難道李鴻章的一面之辭就完全可信?

問題實際上出在郜永寬與程學啟當初約定的投降條件上。據徐珂《清稗類鈔》第二冊“武略類”之“程忠烈用兵能相地勢得士心”一條記載:“(郜、汪等人)約降。往來其間者,提督鄭國魁也。寇必欲邀忠烈(指程學啟)面議,忠烈慨然往。要以三事,亦允之,降計始定。”這事先約定的“三事”是何事?“然蘇城降寇所約三事,曰留半城屯其餘眾、曰編定百營照給餉、曰受翎不?發,此何可從?蓋寇自有取死之道也。”

郜永寬與程學啟談判時,雙方商定投降的條件,就包括李鴻章後來的奏章中所說的罪狀———“占住閶、胥、盤、齊四門(即‘留半城屯其餘眾’”、“添招蘇城附近賊黨陸續進城。堅求准立二十營(即‘編定百營照給餉’)”、“並未?發(即‘受翎不薙發’)”的內容。至於“乞奏保總兵、副將官職,指明何省何任”,則可能是李鴻章對郜永寬的欲加之罪。

程學啟明明知道這些條件不可能得到履行,之所以“亦允之”,就是為了早日拿下蘇州以立大功。當蘇州拿下後,李、程因無法履行這些條件,於是殺人滅口。

換而言之,殺降事件責任不在郜永寬,而在李鴻章,尤其是在程學啟,因為李鴻章可能不知道程學啟答應了郜永寬的條件,因此後來才會有李鴻章對是否殺降而“躊躇三晝夜,不能決”,因程學啟“以去要之,始定”的情形出現。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始終參與其事的戈登,才有持槍尋找李、程二人拼命的激烈舉動。如果責任在郜永寬投降後違背約定,他沒理由找李、程二人的晦氣。

李、程一開始是“騙降”,最後只好以“殺降”收尾。這或許才是“蘇州降之謎”的謎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02:34
地板
INSAFE System
關閉
舊電影人

再談《投名狀》(3)---史實好有Drama

坦白講,跟返歷史史實來編,都不難編,殺蘇州降兵史實好有Drama的。當然,要求陳可辛稍顧史料,無疑椽木求魚。我懷疑陳可辛拍這部戲時,腦袋中無絲毫太平軍的概念(或強迫自己完全不入太平軍的世界,因為重新研究太平軍,佢自己會亂) 。

假如太平天國歷史的thickness是100,陳可辛掌握的大概只有5。所以《投名狀》中,觀眾有時看不到太平軍與清軍的分別。而蘇州城內的太平軍首領長毛怪這個角色,古里古怪胡里胡塗,也是這個原因。(陳可辛拍太平天國,大概等於一般香港人分辨1996年時盧旺達胡圖族點解被殺)

講返「蘇州殺降」一塲(史實),主壓力是『維時李秀成尚在望亭,距蘇甚近,郜雲官等皆系忠逆黨羽,誠恐複生他變,…』,幾有drama呀。唉,《投名狀》中有多名成名編劇,都勸唔到陳可辛唔好白痴(佢嘅太平天國世界,只有幾千人馬) ,夫復何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02:51
5#
INSAFE System
關閉
舊電影人



>>QUOTE:
原帖由 VictorLeung 於 4-1-2008 03:58 發表

今晚簫鼓聲中簫生講太平天國,好精采,簫生話太平軍攻城多用地道,咁你講"投名狀"圍蘇州個一場唔啱?係乜野理由?吠...<<


再談《投名狀》(4)---戰壕V.s「地道」、「壕溝」、「防護溝」

前文說過《投名狀》中圍蘇州設戰壕不通的事,主要是睇穿陳可辛無sense專抄鬼佬片,《投名狀》中的戰壕是一戰槍炮時代的形態,己經昂居,設來圍城更昂居。

查晚清打仗:
●圍城係有「地道」之設,為地下四米半,炸城之用。

●此外,有「壕溝」之設。圍南京時,有一條十六里長的「壕溝」圍住南京,相信「壕溝」之深之寬足以阻止餓兵越過,非《投名狀》中的一戰戰壕形態---當時主武器不是槍技,你一班兵躲在7尺x5尺的「壕溝」中,無異是自挖棺材。

●書中有太平軍設「防護溝」之記載,但顯然不是圍城之用。

1864年官軍圍南京時,是這樣:「官軍在城外野地上修築雙層胸墻包圍南,兩層胸墻相距三百米。胸墻上每隔四百米到八百米便有一座碉堡,共有一百二十座,每座碉堡駐有全副武裝的軍官…」,戰壕一段,陳可辛抄錯片(佢抄的可能是Jude Law主演的《Cold Mountain) 》, 佢應該抄《魔戒》的攻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舊電影人 管理員 2022-9-1 22:04:02
6#
INSAFE System
關閉
舊電影人

再談《投名狀》(5)---太平天國之敗

我很少研究太平天國,只讀過唐德剛的書,有幾點很不錯:

●太平天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四不像」,比如倡行行兄弟姐妹平等,但體制階級上又森嚴無比,等等。只能証明洪秀全是一個由低度邁向高度的精神病患者。(最後洪秀全死因,在於相信西方古書中的「嗎哪」---他叫食咁露---可代替糧食。但南京城並無此物,部下用亂物推搪,洪秀全終中毒而死)

●政治論述混亂,宗教先行,但洪秀全是個天主教盲,而天主教不合中國情民。唐德剛認為太平天國之敗在於缺乏一個明確革命口號。終而革命之戰成為傳统文化價值之爭,代表儒家的曾國藩打低假洋鬼子。

●農民起義這一點,有價值。由南往北打而成功,少有。吳三桂的那次,規模較小。

●在中國創立了了一神教,以前是未有過的。

●太平天國的內鬥,成為經典。



6-1-2008 11:41 #102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