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中文文字易記但不準確〈蕭若元:最新蕭析〉2014-06-06
-------------------------------------------------------------------------------
2014-6-17
雜記stupidity: 中文文字不準確?

我不是中文專家,更不是文字專家,但忍不住出聲,呢條片多謬誤之處。我十多歲時便沉醉於電影,對visual(映像、影像) 一詞懐虔誠之心。你老味,你講的是visual(映像、影像) ,抑或image(形像) ,抑或象形文字呀?咁L閙搞都講得出的?

係咪搞L錯「字」同文字呀?係中國,「字」就是word,是單字。文字的含意好廣濶,由一個字到兩個字到一句文句,均可。用影像記乜嘢先?未聽過用visual(映像、影像)去記憶文字(word)的---因為好難用一段visual去表達某一個字的含意的。連字和文字都分不清楚,遽論中國文字易記但不準確,頗十九。符號?扯得更遠。請先定義乜嘢符號?才好闡述「用符號記憶的不行…」,係咪指象形文字呀?請先搞掂D概念才開口。

我無資格評論中英文文字(表達)那一樣更準確,但我知道用古文不斷句(沒有標點符號)來證明中文文字不準確,是一種唔經大腦的生草藥。同時,你讀錯句同文句本身表達不準確,是兩個不同概念。Siu其人寫文章迭有詞不達意之處,難道也是由於中文文字不準確之故?嚴肅的學理問題,請不要聽戲子的。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INSAFE System
關閉

3 個回復

倒序瀏覽
admin 管理員 2022-9-8 01:54:38
沙發
INSAFE System
關閉
參考文章
--------------------------------------------------------------------------------
試談漢字的優點
王若水


(前略)        
  
  和西方語言比較,漢語是以單音節音素為主的。   西方語言中也有單音節的詞,但為數較少,而且常常可以從發音上加以區別。如 Marx  就只有一個音節,即  mar  ;這個詞最後的 x  字母,讀作 ks ,  沒有母音,所以不構成音節。 Marx  和   英語中的 Mars (火星)   、 marsh (沼澤)、  march  (進行)、 mark (記號)、 smart ( 伶俐)   雖然都是單音節的詞,而且這個音節都是 mar  ,但由於加上了不構成音節的子音,無論在字形上或發音上都有明顯區別,不發生相混的問題;只有  march  和  March  (三月)是相同的。

  漢語裏沒有這種情況。 Marx  這個詞的發音,最後那個  x ,  本來只是一帶而過;音譯成中文,就必須把那個尾音  x  加上母音,讀成 Ma-Ke-Si  (馬克思),變成三個音節,三個漢字了。所以漢字中的同音字就特別多。如果採取拼音文字,就會碰到一個“重碼”問題。如 SHI 這個音,可以是“是”,也可以是“詩”、“事”、“市”、“十”……。好像是趙元任作過一篇幾十字的遊戲文字,全篇用 SHI 音,頭一句是:“石室施氏,嗜食獅,誓食十獅。氏適市市獅……”,底下我記不得了。   如果用拼音,那就是 shi shi shi shi shi...... ,根本沒法讀。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不過漢語的同音字確實是很多的。《辭海》中收集的 SHI  音字,我數了一下,計一百二十六個(不包括繁體字);難怪用  SHI  音字寫一篇幾十字的文章是可能的了。我們在用拼音方式把漢字輸入電腦時,就面臨這樣的問題,必須在眾多的同音字中選擇一個。即使加上四聲,也只不過使重碼減少一些而已。古語中多單音節詞,現在大量的是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這是必然趨勢。但重碼問題仍不易解決,如 SHI-SHI ,在詞庫中有:事實、試試、事事、逝世、實事、實施、時事、時勢、時時、失實、失事、失勢、史詩、誓師、適時、十時、石獅、世事,共十八個詞。再如 JI-SHI  ,詞庫裏有:即使、及時、既是、即是、即時、幾時、記時、計時、記事、幾十、紀實、疾駛、急事、紀事、技師、集市、基石、忌食、機時、雞塒,共二十個詞。到底是哪一個?用拼音是無法分清的。方塊字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把漢語中的同音字區別開來。這些音同而形不同的字就被賦予了個性,帶著不同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不同的聯想,從而增加了文字的感染力。如果把“詩”變成 SHI ,  那就是一個純粹的、冷冰冰的聲音符號,同“獅”“虱”“屍”毫無區別了。

  西方的多音節語言註定了必須採用拼音,而漢族語言註定了只能用方塊字,這不是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英語的 International,  用漢字寫起來,就是“英特納雄納爾”,彆扭之極。演《泰坦尼克》男主角的那個演員 Leonardo DiCaprio  ,中譯作雷奧納多‧狄卡普里奧,中譯比原文還難記。反過來,我的書架上擺著一本書,封面有一行用拼音文字寫的書名:SIBIANDUANJIAN ,   你能猜出它就是王元化的《思辨短簡》嗎?

  漢字的筆劃好似拼音文字的字母。拼音文字只能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橫排,通過字母的不同排列來顯示不同的詞,這樣勢必拉長。漢字的筆劃(橫、豎、撇、點、捺、挑、厥、鉤)則可以組成漢字的“部件”,組成偏旁部首,再用多種方式組合成一個字。如“林”“儲”“謝”等,這都是橫向的;也有豎向的,如“二”“雷”“音”“意”“重”等字;還有既有橫向又有豎向的,如“品”“森”“姿”“諮”。此外還有框形結構和屏障結構的,如“國”“闖”“司”“厥”“匡”,等等。一個由三橫筆構成的“三”字,只要豎起來,就變成“川”字。“上”字倒過來是“下”,“由”字倒過來變成“甲”。此外,字與字還可以組成“合體字”;其中絕大部分是形聲字,一半表意,一半表音,如“烤”“秧”“鞍”。這樣,千變萬化,都容納在一個小方塊中。

  漢字一共有多少?《康熙字典》收了四萬七千多字;臺灣出版的《中華大辭典》收了五萬字;日本諸橋轍次著的《大漢和辭典》收了五萬三千多字。(此外有上海出版的《漢語大詞典》,未說明所收單字的數目;還有《漢字大字典》,我未看到。)一般認為,現在漢字總數已超過六萬個,大大超過了實際的需要,因此絕大多數都已作廢。這六萬多字都是在一個小方塊內憑著筆劃部件的錯綜複雜而又有規律的組合而互相區別的。這還沒有窮盡變化的可能;如果需要,人們還可以創造新的漢字。可以說,漢字是最經濟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間來傳達最多的資訊。

  中文的“家”字,英文作 family ,兩相比較,漢字高些,但短些;英文詞扁些,但長些。要是片語,這個差別就更大了。“北京工藝進出口集團公司”在英文裏是Beijing Arts and Crafts Import and Export Group Corporation  ,長多了。閱讀時兩眼進行橫向掃描,其上下寬度通常大於一個字母。這樣,在一個長度單位中,漢字比蟹行文字有更大的信息量,因為它利用了後者未能利用的上方空間,相當於“寬頻”。一篇中文文章,譯成英文,行數就要增加許多,變長了;反過來,英文譯成中文,篇幅就變短了。這意味著閱讀同一篇文章的中英文版本,前者花的時間較少。

  因為有些名詞太長,英語就不得不大量用縮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英語作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縮寫作 CPPCC  。可是人們常常弄不清那幾個字母代表什麼而苦惱。中文簡寫作“政協”,人們一看就知道是指什麼。現在英文縮寫大量流行,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縮寫辭彙用得多,常常使人眼花繚亂,不記得它們本來是代表哪幾個字了。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方言差別很大,象福建話、廣東話,北方人就很難聽懂。漢字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不管各地方言如何不同,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字,這有利於統一文字。如果使用拼音文字,那麼首先要解決一個學習普通話的問題,而推廣普通話並不比掃除文盲容易。中國歷史悠久,古今語音變化很大,但是商周的古文我們現在仍能讀懂,這不能不歸功於漢字。此外,漢字既可橫寫,又可豎寫,這比只能橫寫的拼音文字要靈活。象楹聯就只能是豎寫。書脊上的書名,也是豎排看起來方便。許多外文書脊上的書名都是和書脊平行的,如果豎放在書架上,就常常要歪著頭來看書名。至於漢字書法還是一種藝術,就不必說了。

  漢字因為是方塊字,排起版來很整齊,也不用象西方的文字那樣,為了轉行,有時不得不把一個詞分成兩截。但漢字的缺點也由此而來,遇到雙字詞或多字詞的情況,不能連寫,也沒有大寫小寫的區別   ,有時就會誤讀。在資訊處理方面,漢字恐怕還是不如拼音文字方便(但用中文拼音文字代替方塊字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漢字有難學的一面,尤其對西方人如此。因為不是拼音,就不容易記住讀音,書寫也麻煩;但漢字也有容易學的一面,它並不要求掌握那麼多的辭彙。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編輯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列出了 2500 個常用字,占實用文字的 97.97%  ;如果再加上次常用字 1000  個,那麼這 3500 字就占實用文字的 99.4%  。也就是說,認識了 3500 個漢字,就可以閱讀一般的報紙而沒有什麼大的困難了。學英語要掌握多少辭彙才大體夠用呢? 1995 年新版《 Collins Cobuild  英語字典》把英語中的常用字分成五級,共 14700  字;據它的調查統計,這些字占口語和書面語的 95 %  。若要達到 99.4 %  ,當然還要認識更多的字。兩相比較,學中文需要掌握的辭彙不是少多了嗎?

  學習中文需要認識的字較少,這是因為,每個漢字既有本身的意義,又可以用單個的漢字來構成很多的雙字詞和多字詞。即使是第一次見到這些詞,也可以憑構成它的單字猜到其意義。英語一般來說就不是這樣。英語稱牛是 ox  ,這是通稱,也稱閹過的公牛,如果是沒有閹過的就叫 bull ;母牛是  cow  ,小牛是 calf  ,而牛肉叫 beef  。雞叫做 chicken ,   公雞叫做 cock  ,母雞叫做 hen  ,小雞和雞肉都叫做 chicken 。還有:羊是 sheep  ,而公羊是  ram ,母羊是 ewe ,小羊是 lamb ,羊肉是  mutton  。 Sheep  是指綿羊;如果是山羊,就叫 goat 。這些相關字無論從字形還是發音來說,都不相干,必須硬記,麻煩死了。中文就容易得多。一個“肉”字,適用於一切肉;而不管是什麼動物,是雄的就在名字前加“公”字或“雄”字,是母的就加“母”字或“雌”字,是小的就加“小”字,不必另造新字。因此,漢字就不需要那麼多字。相形之下,英語的字就多得多。 1928 年的《牛津大字典》(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  連同它後來的“補編”,共收詞五十萬。 1961  年的《韋氏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收詞達四十五萬。

  當然外文裏有“首碼”和“尾碼”,還有字根,也可以幫助學者瞭解其字義,但究竟不如漢字容易。複合造詞的方法,德文裏用得較多,但因為是蟹行文字,就拉得很長。如食品雜貨店Lebensmittelgeschaeft  是由三個詞合成的: Leben (生活)+ Mittel  (手段)+ Geschaeft (店),就比較長。人壽保險公司  Lebensversicherungsgesellschaft ,  也由三個詞合成,就更長了。再如“汽車擋風板”的德文是 Kraftwagenwindschutzscheibe  ,中文和德文都是由五個字構成,意義相同,但德文和中文比較,豈不是太長了嗎?

  以上寫的,是多年在心頭積累的一些想法,拉雜寫出,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教。
               
2000  年 3 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admin 管理員 2022-9-8 01:55:23
板凳
INSAFE System
關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再談中文的問題〈蕭若元:最新蕭析〉2014-06-17------------------------------------------------------------------
再亂噏中文文字

Siu的缺點是粗技大葉、思維混亂(注)、不肯服輸。這第二條片言不及義,扯去無雷公咁遠。

佢仲係不肯面對問題﹕我鋤佢「字」(漢字、word) 與文字(名詞、文句)不分。鋤佢用錯映像/影像(visual)一詞。用映像/影像(visual)不可能全部表達一個字或一個名詞或文句的,用映像/影像(visual)只可以表達一個具體意像,用連串影像才能表達抽像意像,那是電影了。例如你拍攝一隻馬,可以表達一隻馬(horse)的意思,但不能表達「馬上」(right away)的意思 。大概也不能用單一映像/影像來表達一個抽像的字,例如「此」字。

更滑稽的是,佢呢條片反口了,話難以用映像/影像去理解(中文)文字(佢忘記第一條片講過乜)。佢仲係搞唔清楚visual(映像、影像) 、image(形像) ,象形文字的分別。今次仲大鑊,提出圖像一詞,暗指(中文)文字=圖像。這是錯誤的,方塊文字不全然是圖像(象形文字) 。三嵗蘇虾都知道,方塊文字是由「象形、示意、指事、會意、形聲、記號」六種方法所構成,大致上分「表意」及「表音」。

呢條片又拋出密碼(code)的概念,拼音文字(如英文)是密碼,所以優於圖像所组成的中文文字,云云(希望我無聽錯),簡直天方奇譚,亂七八糟。此君把炮之處是生草藥噏到似層層、道理連篇,唔得佢死。其他什麽中文先天性後天性,費九事去駁了。

注﹕自己思維混亂,但成日話人思維不準確,不肯走下神壇。其實有D羊咩笑緊佢,佢仲唔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admin 管理員 2022-9-8 02:00:17
地板
INSAFE System
關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語言、文字、思維的討論〈蕭若元:最新蕭析〉2014-06-18
-----------------------------------------------------------
三談Siu論漢字及中國文字的亂七八糟

關於中國漢字及文字,Siu出第三條片,再度把話題擴大。對不起,依然言不及義,似是而非。這裡不夠篇輻,本人也沒有能力論及所有觸及的範圍。還是「玩燈」遊戲,以Siu作燈,follow up其混亂的邏輯,從中反映(或試圖反映)一下正常邏輯。

從一開始我就強調要將漢字(word)和文字(文句、文章) 分開看待及討論。我認為Siu嚴重漠視及誤用前提(premise),連基本用語都用錯。將映像/影像(visual)、形像(image)、圖像(他的意思似也是image) 、象形文字、密碼(code?) 亂七八糟用在一起。一時說中國文字易記(by映像/影像)但不準確﹔一時又說「難以用一堆映像/影像/圖像進入抽像思維…」----這一段唔知噏乜春,十分曾灶財化。

我前面只說用單一映像/影像(visual)可表達具像(體)意思(meaning),很難表達抽像。而單一漢字(word)有時是抽像意思(meaning),以此駁斥條友「用映像/影像(visual)可容昜記憶字或文字」的說法。條友而家jump去抽像思維(thinking) ,唔得佢死,連前提(premise)都搞唔掂。thinking和meaning是兩回事,佢論乜春思維呢?

第三條片,佢懶highlighting地咁話﹕「中文只有兩樣嘢,一是形像思維,一是單音字。…. 講其他嘢都係多餘的」。之後他攻擊中文之用形像思維之仆街處,「用超級電腦計出,用形像思維產生概念,然後概念再產生概念,負荷太大了。所以,中文最唔擅長的是就是高度化抽像思維!!!」。怎麽樣?請見識一下曾灶財語言!(注)

前面我只引述漢字「表意」和「表音」兩大特徵----漢字是表意文字、但是形聲構成為主----Siu可能擺烏龍,shift去形像思維+單音字(兩者不同層次的) ,再進一步shift去抽像思維on一段文字。

此外,Siu又將字及文字擴大到語言的範圍,但顯然是混淆不清的。我的理解,語言(Language,含Language思維)和口語(spoken language)是不同的。比如幾年前我在台灣寫贴文,全用白話文(仿台灣口吻白話文) , Language思維完全是non香港及non廣東人感情的。又比如,我夠胆說,大部份香港人都是用「英文Language思維」思維的(未在香港讀過書的除外)。

siu認識不深,思路不清,漢字及文字混為一談,忽然又扯上語言(language) ,亂七八糟。因為漢字形聲,不同的發音有不同的演譯(古粵音及中原發音),要何文滙出馬至得。更不要說方言及流行語對字意的影嚮了。

注﹕他顯然搞錯咗形像(具像)思維Vs.抽像思維Vs.高度化抽像思維的關係,一時話中文抽像一時又話中文(太)具像。所有文字(文句、文章)都能達抽像意思(meaning)。所有單一字(word)都能表達抽像意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