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2003-07-09


亞洲周刊編輯先生:

本不想再批評林沛理的文章,因為很費勁。但上期的「港片需追求力與美結合」,一看之下,還是不舒服,只好又評一次。
論「港」一文:
1. 林沛理從「千機變」一片觀察到如下結果:
(a).「千」片是香港動作片新經典;
(b).是港片重拾自信的轉折點;
(c).自信基於人氣組合TWINS及「特技功夫動作片」的傳統。這三點都有商確之處。

2. 林君對香港的「動作片」及「功夫片」以至(動作片中的)「特技功夫」元素(尚未有這類影片潮流) ,似乎未有一套清晰的認知,當然也可能搞不清楚香港武指在荷李活(協助)拍攝的「科幻-特技-功夫-動作片」跟香港的(類似影片)有什麼不同。

3. 後一部份,「港」文將探討跳去另一範圍,說港片最缺乏的是美。並從「千」片中抽出例證。林對美的說法,一時似指電影中的美感,一時又若有所指是動作中的美。實在讓人搞不清楚林君筆下的美是什?。而「港」文對「港片需追求力和美的結合」的探討也就落空了。

「千機變」是一部「高級埠片」


●「千機變」是成功的,但不致於如「無間道」那麼賣座★1。林文分析「千機變」成功的理由是:人氣+特技武打,這是對的。但深究下去,仍有進一步分析空間。我們談論港產片,已不可能局限於香港(市場)一地。港產片市場是半國際性的★2,所以得用半國際性影片論之。半國際性影片是我的叫法。即是說,港產片其商業屬性可以銷往(起碼)半個地球。大部份港產片的收入一半以至三分之二,得倚靠海外,是影行的常識。連粵語片時代也如是。從制作立場來說,出發點如果偏向多銷外埠,我們稱之為「埠片」。理論上所有港片都有賣埠的可能,但實際上一些本地性趣味濃厚的小本影片,是賣不出埠的。反之,一些「打?懵」的「純埠片」,是不考慮在香港上映的。這是其中的分別。

我的意思是,得從這個角度討論研究「千機變」。無他,「千機變」正是一部「高級埠片」,不論從制作上以及創作上來說都是。主流「埠片」的特點很簡單(1).卡士(2).打。最好就是出名打仔/女打片,假如卡士不夠強(即打仔明星知名度不高) ,就要「打餐懵」。當然,也有一些出發點不是專為外埠而拍後來卻成為「埠片天王」的。例如「唐山大兄」(有針對東南亞結果銷全球) ,「英雄本色」(日本),「黃飛鴻1」(韓國)就是。一些非主流埠片(如方令正羅卓瑤拍的影片)沒有動作武打場面,專銷外國藝術片市場,是另話。

●說「千機變」是一部「高級埠片」的意思是,它投資大,卡士強而投機(成龍) ,計劃海外香港市場通吃:Twins? 香港(票房) ,成龍+打?外埠(賣埠)。但它的制作形態仍以「埠片」為主。所以影片才會出現兩個手無縛雞之力女孩大拼功夫加上一個阿叔輩打仔明星。你說它是一個怪組合亦無不可,為的就是賣埠本地票房並兼。

●「殭屍」以及「特技」只是影片中的「手法」,是戰術上的花枝,非戰略上的骨幹。我懷疑「彊屍世界」之用法(遷就老外口味) ,會不會弄巧反拙,哄不到老外。因為太假了(反而被本地Twins迷受落,就因為夠cute(可愛) ,所以算是影片中正面因素)。

這是「千機變」一片的特點。在埠片標準的要求下,靚妹仔Twins也去動手動腳。林沛理卻看成「這迫人的氣焰高漲的本土意識,在五六年前大概會被視為不自量力的地域主義,甚至坐井觀天的大香港主義…」。令人啼笑皆非。

英皇用人氣組合拍片,先別說剛好是反地域主義----靚妹仔打外埠----。怎能扯得上什麼本土意識呢?四十年來港產片都是土生土長土用(演員)的啊!那什麼才是「非本土意識」呢?為什麼會是「五六年前被視為不自量力的地域主義,甚至坐井觀天的大香港主義」?怎樣不自量力呢?怎樣坐井觀天呢?亂拋用語,又一例証。

●如前述,香港電影歷來內外兼顧,有某些影片在趣味取向上容或是本地的(例如一些社會片,懷舊片) 。但在普遍價值觀上,題材上,市場取向上,港產片(內容)素來沒有什麼地域主義,大香港主義的這些怪雞概念的。比如我們沒有如臺灣「鄉土片」的產生,當然也沒有「黃土地 」。

Twins動手動腳偏就不是本土意識,偏就是提早扮「打女」登埠面對老外呀!你以為香港Twins迷真的會相信Twins身手不凡?會因此產生景仰?香港影迷對「埠片」----他們不知道是埠片,但稍看就知道是「齋打」或「狂打」片----的形態早已見怪不怪,要看真正的打鬥,排到尾都不會是Twins。

武打經典場面



經典場面不能胡亂冊封的,更不要說動作經典片了。一流的經典武打場面,要求似乎是,其一是場面/招式設計。其二是Drama的設計------一場打斗之中的戲劇起伏有致。其三是打仔/女演員的身手表現。筆者記得的經典場面,有胡金銓「龍門客棧」的Ending戲,不是死纏爛打,而是步步為營,武心武手,即打斗的感覺(或緊張,或恐懼)從角色內心流露出來(請不要用今天的標準看「龍」片)。第二個例子是「黃飛鴻第一集」中的外江佬嚴振東力殺袁祥仁一場,三個要求都達到了。第三個例子是「英雄」中李連杰火併(刀劍) 甄子丹,打仔的身手,兼導演的運鏡出色(Drama tention純出自招式中) ,這才是「經典場面」。

●「千機變」頭尾兩場,林沛理譽之為「片首火車站…..堪稱為香港動作片的新經典」。這兩場戲不需要專家檢驗,就看出是典型埠片格局:「阿差打黑鬼」------唔知邊個打邊個(含身手功力);------「不問情由打?懵,湊夠時間交差」;------「木偶打沙包」---木偶指不懂打斗的演員(鄭伊健、何超儀、Twins等),沙包指身手非凡永遠打輸的武師,包括演反派的彊屍。Twins一眾比(香港)北京樓穿唐裝做Floor Show的女孩好不了多少。



●假如以為Twins可以靠打達到本地票房目標,編導者也不會安排Twins的兩段情了(鄭伊健及陳冠希)。「千機變」除了人氣+打+成龍客串+彊屍世界之外,在處理上,意圖儘量抹去埠片的痕跡,就是搞笑。搞笑是港產片的例牌菜,也是生命線。是港產片三大要素:笑,打,脫中佔頭位的要素。港產片搞笑歷史悠久,手法萬千種。「千機變」則沿用smartass式wits(機智)的搞笑。此外,「千機變」也搞情。試想想, Twins是女孩,不搞情愛,Twins迷會放過你嗎。

全片就這樣大雜燴地以「打」、「笑」、及「情」作支點,毫不講究戲劇法則地,串燒式地鋪陳劇情(二女天台上棍戰之賣武式,成龍灌洋彊屍吃藥一場之無謂及生硬,是例子)。可以看出,這種埠片能推砌到這種程度己算不錯了(編劇為有名的陳慶嘉),但戲味之缺乏亦是意料中事。林沛理時而驚為天人(新經典!)時而感到奇醜無比,只是不認識埠片的本質而己。

試析「持技功夫動作片」


再回頭說「打」這方面。我不讚同林沛理說「千」片是一部「特技功夫動作片」,因為基本上港產片沒有這個片種的。另一可能是,林沛理亂編名詞。(妙的是,編者也細心了,不肯收貨,在引言中說:『以及港片的「特技功夫動作」傳統----』。
得先說說「動作片」和「功夫片」的層次上的分別,才能找到「特技」在兩者間的位置。

影片中有大量動作性場面包括武打、功夫,現代打斗,追車,追蹤,災難等,都可稱為動作片。我們港產片口中的動作片,約定俗成為「武打片」或「打斗片」。六,七十年代坊間稱為拳頭片。七八十年片廠電影還盛行的時代,「武打片」更要分為「功夫片」(如劉家良的影片)及「刀劍片」(如楚原的古龍片)★3。當然後來也拳劍不分混合在一起了,如徐克的「黃飛鴻」,高度混合北派與南派,功夫(短拆)與飛來飛去的「空戰 」而取得成功。在這種飛來飛去的場面中,當然要利用特技。



所謂特技,在香港和荷李活,應有不同的含意。在港產片中,觀眾肉眼看不到卻可造成的武打的戲劇效果的手法都可稱為特技。如早期的「飛機木桌椅」等道具(增強被擊中的力度感覺) ,「彈床」,「吊威也」,「爆炸彈」甚至攝影技術和黑房技術等★4。「特技動作」以及「動作特技」發展至現在,己進入「數碼年代」,俗稱「電腦特技」。 即是說,不少「動感效果」己用電腦代勞。使特別效果更精細更複什。在這方面,先濤公司的「風雲」(98)是一個里程碑。



「千機變」中的動作特技/特視效果(不是特技動作)勉強算是這一類,但不是這個級數。我大膽的說一句,「千機變」的動作特技/特視效果只是跟風式的皮毛東西。尤如60年代日本片「穿心劍」在港賣座,於是後來大部份武打片中的演員都噴(血)過不亦樂乎。

在硬体上(電腦特技),我們看不到「千機變」有如「風雲」般的投資。也看不到軟體上的投資:特技上的drama設計。假如留心看一下,「千」片的特技都是最便宜的疊印overlap效果,形態上來來去去都是火焰、風化、雲湧那一類。要知道,甄子丹(武指)只負責動作場面,他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負責特技部份(咨詢他的意見倒有可能)。要知道「動作特技/特視效果」是用金錢堆砌出來的,「22世紀殺人網絡」就花了港幣9.9億元,可拍攝出40-50部「千機變」來。 當年「風雲」大賣其座(4千多萬) ,筆者己敢斷定這個片種不會在香港流行,因為太花錢了,不符合港產片的制作生態。好比香港雖然暢銷汽車,但負擔不起一家汽車廠一樣。
我們香港影評人卻自大到以為拍出一部「千機變」,很容易就會拍出一部如「22世紀殺人網絡」的影片來。說個刻薄的比喻,假如「22世紀殺人網絡」是一部汽車,而「風雲」則是一部單車,而「千機變」則只是一部玩具車而己。
試看看「22世紀殺人網絡」---「汽車廠」的規模,負責其中「動作場面」的部門,除了Art Dept不算外,Special effect dept.和Visal Effect Dept.就有四百多人(屬員不列入)。我們的武指袁和平排在「其他人員」other crew一欄上,銜頭是action choreographer 動作/武術編排者而己(沒有列出下屬人員) 。★5

林沛理以為「22世紀殺人網絡」一片的動作(連特技)場面是袁和平一團人的結果, 是一個無知的誤會。

林沛理甚至說:『(港片)對「特技功夫動作片」這源於香港在荷李活發揚光大的類型有絕對的把握----為什麼不可以拍出一部--------打開國際電影市場的特技功夫動作片?』,就更以為袁和平在美國發明了如何製造汽車。遂又認為袁和平的弟子甄子丹搞了一部玩具車(行貨式的港式特技打斗片----指導功力比他另一部西片XXX差多了),港產片就可以進入「汽車業」了。「汽車業源於香港,我們要打倒通用及福特又有何難?」這算算是一種無知的大香港主義言論。
★5

港產片中的力與美


沒有人否認港片一向不注意美感的設計(相對於歐美片,以至日本片)。但不如林沛理所說「歸根究底港片一向重武輕文,只有力學的概念而沒有…….和力的強度。」又說:「甚至不知美為何物……」,「容易的美」,「艱難的美」,「結果港片可以拍出最雄渾有力卻奇醜無比的作品。」這一大堆用詞及理論,我用了好一大段時間來消化,大膽地認為林君用錯了用詞,當然,邏輯也相繼地錯亂起來。電影中的美,豈是這樣理解的?而「力學」的用法也頗怪,討論建築乎?討論電影中的動作,用「力」(的表現)就足夠了,用「動感」「動能」更相宜些。



首先,港產片那可能全部缺乏美感的呢?林君對美,對美感,對電影中美的呈現有異於一般人的定義。

就以譚家明影片而言,你可以說它(們)完全沒有美感(的呈現)嗎,記得「愛殺」(林青霞主演)中藍紅的設計嗎?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會奇醜無比嗎?,撇開非動作片(即文片)不談,專談動作武打片好了,也不是看不到美感的呈現。聽過早年張徹導演關於「壯美」與「優美」的辯論嗎?當時王羽,狄龍盤腸大戰加慢鏡的處理由此立論。近期的「英雄」沒有打得多美。我的意思是說,港產武打片中,很早就有「力與美」(對不起,不是力學)的話題。在片場上,武指度招時,總是以「打得靚唔靚」作要求。(港產動作片)何來總是追求醜陋呢? 林沛理筆下的美,究竟指的是什么,令人費煞猜疑。

說來說去,是否有這個怎意思呢?------林君想要指出的是,香港影人都不懂(深度)的美,他才懂,因為美原來有「容易的美」和「艱難的美」(!!!!!)等等。
林沛理將這套「獨見」套入「千機變」去,說「千」片整套電影何美之有?他說,包括演員演技膚淺,編劇懶惰,劇情發展欠佳,劇情失敗等。天呀,原來林君對電影中的美指這些東西,邏輯上可以比美gone with the wind 了!文章至此,林文討論的命題-------「港片需追求力與美結合」,已然解體。

全文其實只是一句話: 「打是不錯了,但搞好劇本也很重要」。何必這麼復雜,胡扯到港片要怎樣怎樣呢,真是病壞文章。//
-----------------------------------------------------------------

照例寫出不爽不處 :



(引言)『「無間道」的成功是妙手偶得----------.「千機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如果這段是普通新聞稿,也還罷了,放在嚴肅的雜志評介版上,則有待商榷。胡亂猜測「千」比「無」片會更賣座,很無謂。論據更大膽的是,「無間道」收五千多萬是意外,「千」片將更收是志在必得,誰人夠膽這樣保證啊!難道林君已成為英皇宣傳部的寫手了?怎可以用公司的宣傳語句-----「千萬特技動作鉅制,破盡香港票房紀錄」------作為評論預測影片成敗的依據呢?




林沛理憑什麼說港片界會藉此片重拾信心呢?林君又憑什麼說近年來一般港片垂頭喪氣,誠惶誠恐(古怪的形容詞)呢?林君不是剛寫過「無間道」已令港片重現曙光的嗎?:「它的自信建基於…….。」誰是它?影片本身也有意識的嗎?然而是導演本人?英皇公司?抑或是香港電影界?




(引言)「英皇在香港娛樂圈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這種武斷,片面評價的文字可以出現在評論版,可免則免。



「千」片的英文名Twins Effect被林沛理吹棒成「進一步發揮,征服歐美電影市場的雄心壯志」。這种壯志(假如有的話)雖然值得佩服,但不無天真之處,你以為歐美市場真的如香港影迷一下子會接受Twins?誰會認識Twins?遑論Effect了?舉個例子,請問香港人認識那一位現今美國當紅青春演員?不要天真了,能外銷的是打仔成龍。縱使是成龍,也要廿多年的洗禮才能成功。用Twins Effect作戲名假如有這樣的企圖,不是主事人天真就是評論者亂拍馬屁。



「千機變」的信心怎麼會來自「知已知彼,百戰百勝呢」?是否是這個意思:「武打片一定可以賣外埠」?但請將成龍因素算進去,不要無知到用兩個靚妹仔,吊吊威也,疊些「現代如來神掌」式特技就可賣到外埠好價錢。英皇無疑是知道成龍因素,評論者如林沛理可就不知己亦不知彼了,「百戰百勝」是什麼意思呢?




(引言)「誠然,特技功夫動作片已由昔日世界影壇的末流變成今日的濫調」。沒有特技功夫動作片這個片種,如前述。更不可能是「昔日」的「世界影壇的末流」,因為功夫片從未成為過世界影壇的潮流,何來成為末流呢?如說「科幻特別效果動作片」(如「未來戰士」)則歷久不衰,長拍長有,但似乎也不吻合林文這一句含意。那林文想說什麼?「末流變成濫調」是什麼意思?



林文一方面說「千」片是新經典,是港片重拾信心的轉折點,但又懷疑「千」是否會成為港片新黃金時代的新一章,那究竟會是什麼?矛盾的平衡點在那裏?
? 用「海上航遊」的比喻很不貼切,什麼是「從此岸到彼岸的旅途的多采多姿」?邏輯上,似乎先定位觀景(觀光活動)抑或在船上搞party遊(船上活動)才可能用這個比喻吧!



(引言)『「吊威也」就是香港電影對電影力學的一大貢獻』,林君的用句越來越難理解了。照說電影力學(應是電影中力的表現)是電影中的組成部份,又何來會是電影對電影力學的貢獻呢?讀不通。好比說,「牛奶是母親對胎兒的貢獻」一樣不通。



藝術上,沒有人用力學去描述動感的。硬要將「動感」說是力學,下面又分為動態,能量,力的強度,是不是有點搞科學的苗頭,牛頭不搭馬咀了?其實留意一下,林君口中的力學,英文詞dynamics是動感的意思。在香港以至中國,也沒有人說拍動作片是要講究力學的(搞建築乎) 。一般是說「力的表現」。好端端的一個「動」,林君搞成「力學」,何苦來哉,故弄玄虛莫過於此。



(引言)「結果,港片可以拍出最雄渾有力卻奇醜無比的作品」。林君是不知抑或故意。「港」文到了這個地步,已發展至playing word玩字或是語意混亂的境界。照字面上解釋,「雄渾有力」表示劇力萬鈞的意思,而林的含意卻是打得燦爛的意思,「奇醜無比」---照林君的舉例,是Drama搞得很差勁(劇本不好) ,「戲劇上不夠美」的意思,可是,在藝術欣賞上是不可以這樣set up的。打個比方,一個女人,外觀(衣容顏)是美感。體質(健康,病弱)是戲劇結構,兩者是有關係,但你不能對一個病婦說她是醜婦。也不能面對一個醜婦(含包括衣著外觀),說她的體質很醜,而她的外觀卻很「雄渾有力」一樣。高山滾鼓,不通至極。。



(引言)「加拿大文學評論家……….行動比語言更響亮」。照例,林君會引述一些莫明其妙「名句」「齋拋」一下。照例,又不能lead to任何問題。此所謂齋拋之真諦。假如上述「名句」是想說明「的確,香港電影最有說服力,最雄辯滔滔(古怪的用詞)的時候,就是它閉上咀巴……大受歡迎的原因。」這個現像,那就糟質了上述名句。假如林的意思是說,港產片打的部份(力學)勝於劇情部份(醜陋),那只打不搞戲(劇)好了。(這一點林有幾分說對了,埠片只注重打,不注重戲劇),但怎能用藝術與評論這組概念來比喻呢。藝術本身就是表現,是不需要吭聲的,反之,評論要用吭聲來表現的。同理,用行動/語言這組概念來比喻(只打不搞戲(劇) ,也是驢頭馬咀。林君的拋書包真無謂。

再說,武打與Drama是分不開的,林君不能以港產片劇情(處理)差勁就建議(或認為)全片不搞戲劇(閉上咀巴?) ,難道港產片中有「齋打片」的嗎?//
-------------------------------------------------------------------------------------------------------

註釋:★
1. 「千機變」截止17/07映21天收約2900萬元。而「無間道」則收5400萬 元,林沛理急不及待為「千機變」報喜,而且暗地裏預測會比「無間道」更賣座,作為評論性文章,是沒有必要的。

2.稱「埠片」的多以海外市場為目的,先東南亞、大陸,後歐美,日本,美國又分地區性(華埠)及全國性版權。

3.「拳腳功夫片」與「刀劍片」流派的分別不在於工具上,而在於武指的背景上。不同武指產生不同型態的武打片是公認的事實。大致而言,習京劇出身的武指,即北派武指,擅長翻騰跳躍,如胡金銓「俠女」中竹林大戰一場。武打(動作)的幅度是立體的,是地(上)空(中)大戰。南派則指劉家良式硬橋硬馬的地戰。無可爭辦地,是北派後來的發展更符合動作電影的要求,得到發揚光大。西片方面的「超人」「蜘蛛俠」到「22世紀紀殺人網絡」等片與這一派不謀而合,得以馳騁中外影壇(請留意「千機變」抄襲「蜘蛛俠」之處) 。另一方面,南派以功夫自傲,認為功夫片才是武打片正道。說實在,懂功夫的武師比懂吊威也的武師?貴得多了。這是劉家良在「鐵馬騮」(2003)不賣座之下仍敢諷笑袁和平的原因。
成龍則創立差利/什技式/高難度動作類形動作片。

4. 港產片的「吊威也」其實不如林沛理所說 『「吊綱絲」就是香港電影對?影力學的一大貢獻。』,偏偏它就不如西片的Shock Cord(機械拉威也,演員中槍反應用)突出力的呈現。要知道,港式的「吊威也」主要是是拿來「減力」用的,讓身體及動作柔和地(違反地心吸引力)展現。算是力與美的一種結合。
攝影技術最常見的是「倒拍」(大俠躍上墻頭) ,此外,快拍及慢鏡也算是。
黑房技術如「如來神掌」,是家傳戶曉了。

5.參考www.imdb.com網頁

6 荷李活影片的「特別效果」,發展得很早,看看1938年「亂世佳人」的幕後製作特輯就知道。香港的所謂特技一向老土,(「風雲」時起飛,後又沉寂) ,70年代初,几部外來西片在邵氏片?拍攝,香港武師才首次看到老外的Shock Cord設置 ,西片自始己有拍攝動作片的工具及手法,香港影人不能自大也。至今港產片仍不習慣Shock Cord的用法,而荷李活己懂得用功夫了。
------------------------------------------------------------------------------------------------------

(後記:鄙人發文批評林君,免不了有show off的一面,由於不是公開發表,倒心安理得。以前少看林君文章,一看之下,竟四期皆我可引發我的反思(套用林最爰愛用的用句) 。掄袖上陣,會不會有點老師父專找盲拳砸砸的味兒,再看。自詡老師父不是指功力老,而是指資格老,某些地方(如行內認識)對林君是不公平的。主觀認為林的文章是盲拳,錯不了。而對亞洲周刊從盲如流,有點奇怪,多篇文章竟沒有人看出其盲所在?

9-07-03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INSAFE System
關閉

0 個回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